內窺鏡適用領域
目視檢測可分為直接目視檢測和間接目視檢測兩種檢測技術。直接目視檢測是指直接用人眼或使用放大倍數為6倍以下的放大鏡對試件進行檢測。間接目視檢測是指對無法直接進行觀察的區域,借助各種光學儀器或設備進行直接觀察,如使用反光鏡、望遠鏡、工業內窺鏡、光導纖維或其他合適的儀器進行檢測。
1、建筑
內窺鏡在建筑行業行業的應用時間比較短, 但它的使用效果是比較出色的. 對孔洞, 墻壁, 門窗節縫以及水管道等肉眼不易查看的地方進行檢查. 中央空調, TV以及網絡線纜的安裝與檢測,結合管道內窺鏡,表面放大檢查電子顯微鏡, 內窺鏡使用的變種, 適用于電子電路芯片以及皮膚毛孔的觀測檢查. 更多用途仍在探索之中.
2、油氣化工
由于油氣化工行業的特殊性和對**性的極高要求, 其行業中的大型管道, 不規則容器, 細長的無縫鋼管等都需要專業特制的工業檢查鏡對其內部的管壁進行細致的檢查。
3、機械檢修
主要用于大型機械設備的內部檢查, 以及一些由于溫度過高, 有毒或者過于狹小的環境下的機器工作情況觀察, 以有效避免直接觀測對觀測者造成的**影響. 而且在通過對內窺鏡本身結構的優化和調整, 可對觀測角度和觀測范圍做出十分**的調整, 操作簡單.
4、安防監控
內窺鏡可用于**檢測, 海關等方面, 用于檢測行李, 包裹等有包裝的物品, 無須打開包裝及可進行檢查, 不但保證安檢人員的工作效率也保護了被檢測者的物品隱私. 同時也越來越多的用于**武警的**行動
5、汽車檢修
工業內窺鏡用于汽車檢查是目前比較新的內窺鏡使用方向. 主要可用于汽車發動機, 油箱, 制動系統等肉眼無法直接看到的地方. 隨著私家車的數量增加以及DIY潮流的興起, 圖像清晰度更高的小型便攜式電子視頻內窺鏡將逐步成為家用工具箱中的一分子。對于汽車的的性能的檢測,發動機是主要的要檢測配件之一。目前對于一些接觸發動機的廠商比如發動機制造商會遇到對發動機產品內部的是否合格或者汽車檢修廠對汽車發動機的內部積碳和損壞檢修問題。對這樣的問題,用眼睛和經驗的聽聲音來判斷都是不足的。汽車內窺鏡可以很方便得解決這個問題。
6、電力設施
定期檢測氣輪機和發電機大柱輪芯表面是否有傷痕和應力腐朽裂紋。檢測主蒸汽管道、除氧器、聯箱等壓力品焊縫內表面焊接質量,是否有較嚴重的焊接缺陷。在大修時檢測汽輪葉片、護環和應力集中部位是否有微裂縫,電廠中的發電機組以及設備需要長時間的運行和工作, 定期通過內窺鏡對其內部的運轉情況, 損壞檢查是必不可少的.
7、管道化工
用于檢查工藝管道、壓力容器、反應釜、熱交換器等焊口內表面焊接質量,應力腐蝕裂縫和內壁化學腐蝕等缺陷。
8、航空航天
內窺鏡用于檢查渦輪發動機葉片和護環有無損傷比傳統的手摸檢查更準確、更高效。
9、鍋爐燃機
內窺鏡用于檢查鍋爐、氣輪機、柴油發動機管道。
一、目視檢測
目視檢測是無損檢測的重要方法之一。它僅指用人的眼睛或借助于光學儀器對工業產品表面作觀察或測量的一種檢測方法,典型的是將目視檢測限制在電磁譜的可見光范圍之內。
二、內窺鏡檢測
目視檢測的儀器種類繁多,工業內窺鏡是其中之一。內窺鏡的檢測*早是用于人體的醫學檢查,20世紀50年代開始逐漸進入工業檢測領域,并出現專門的工業內窺鏡。國內在20世紀70~80年代開始從國外引進工業內窺鏡產品,主要用于航空航天產品內部多余物控制及一些零部件的質量檢查。近年來,國內內窺鏡檢測己進入了實用階段,越來越多地運用于產品生產質量的控制,并發展成為一項專用的檢測手段。
內窺鏡檢測是近年來隨著內窺鏡生產制造技術的發展而逐漸得到廣泛應用的一項檢測技術。內窺鏡檢測需要使用工業內窺鏡(簡稱內窺鏡)作為檢測工具,工業內窺鏡是為了滿足工業復雜使用環境要求而專業設計生產的。根據制造工世特點,我們一般把內窺鏡分為直桿鏡、光纖鏡、視頻鏡三種類型。三種類型的性能比較見表一:
表一:三種類型內窺鏡性能比較
| 直桿鏡 | 光纖維 | 視頻鏡 |
結構特點 | 簡單 | 簡單 | 復雜 |
功能 | 少 | 少 | 多 |
彎曲度 | 不可彎曲 | 可彎曲 | 可彎曲 |
成像效果 | 好 | 受光纖數量的影響,有蜂窩現象 | 好 |
成像原理 | 光學成像 | 光學成像 | CCD數字成像 |
圖像信號 | 光學信號 | 光學信號 | 電子信號 |
圖像傳遞介質 | 玻璃透鏡 | 柔性光導纖維 | 電線 |
耐用性 | 好 | 差 | 較好 |
可換鏡頭 | 不可換 | 可換 | 多種鏡頭互換 |
可視角度 | 一般在0°~90° | 0° | 在0°~90° |
探頭*小直徑 | 在 | 在 | 一般在 |
探頭長度 | 一般較短,小于 | 較長,一般在 1~ | 很長,可達 |
耐用性 | 較好 | 差 | 很好 |
測量功能 | 無法進行 | 無法進行 | 可使用測量探頭對長度深度進行直接測量 |
圖像存儲處理 | 后裝圖像采集系統 | 可后裝圖像采集系統 | 可直接進行圖像存儲處理 |
產品價格 | 低 | 較高 | 很高 |
三、內窺鏡選用
內窺鏡的種類較多,不同種類內窺鏡適用范圍不同。除了要考慮內窺鏡的類型外,在具體選用時還需要考慮探頭直徑、長度、可視方向、焦距等技術指標,同時由于內窺鏡的使用環境復雜,需要考慮其防水、防油、耐腐蝕、耐磨等性能。通常要根據具體的檢測對象位置及要求來確定使用內窺鏡的種類,至少要考慮檢測的位置、方向、*小分辨率要求、通路、測量記錄等,復雜產品往往要求使用多種型號配合使用。通常我們認為:直桿鏡使用方便、耐用、成像效果好,多用于不需要彎曲,檢測范圍在
四、影響內窺鏡檢測的主要因素
影響內窺鏡檢測的主要因素有:
1. 照明條件。內窺鏡檢測大多使用內窺鏡自帶光源進行照明。一般條件下,要求內窺鏡檢測照明光源色溫不低于5600K,照明強度不低于2600lm。
2. 探頭位置與角度。通常在距離檢測區域5~
3. 通道。選擇通道時應盡量靠近需要檢測位置,選擇進入長度*短的通道,盡量減少探頭需要彎曲的次數及程度;首先考慮由上到下,由高到低的通道;優先選擇寬闊的通道;推薦使用工裝,保證探頭在產品通道中的正確方向;應采用邊觀察邊通過的方法在通道中行進。
4. 圖像的畸變。通過透鏡觀察物體產生的變形現象,隨著從透鏡中心到邊緣距離的增大,圖像發生畸變。圖像的畸變會對缺陷的判斷及測量產生影響。直桿鏡、光纖鏡觀察時圖像的畸變較大,視頻內窺鏡可通過計算機進行較正。
5. 分辨率、放大倍數、可檢測*小缺陷。這些都是內窺鏡自身的技術指標,可直接影響到探測的結果。
6. 物體表面的反射率。不同的物體表面有不同的反射率,和物體的材料和表面的粗糙程度都有關系。因此,實際檢測時應該根據具體的情況選擇內窺鏡照明的強度以便得到清晰有用的結果。
五、內窺鏡工業領域中的應用
在QJ2859—1996《工業內窺鏡操作使用方法與判定規則》中給出了工業內窺鏡的檢測范圍:
(1)內腔檢查。檢查表面裂紋、起皮、拉線、劃痕、凹坑、凸起、斑點、腐蝕等缺陷。
(2)焊縫表面缺陷檢查。檢查焊縫表面裂紋、未焊透及焊漏等。
(3)裝配檢查。當有要求和需要時,使用內窺鏡對裝配質量進行檢查;裝配或某一工序完成后,檢查各零、部組件裝配位置是否符合圖樣或技術條件的要求;是否存在裝配缺陷。
(4)狀態檢查。當某些產品(如蝸輪泵、發動機等)工作后,按技術要求規定的項目進行內窺檢測。
(5)多余物檢查。檢查產品內腔殘余內屑,外來物等多余物。
(6)尺寸測量。對需要進行測量的尺寸,可用測量探頭進行測量。
六、內窺鏡檢查與判定規則
(1)裂紋。當光束照射被檢測物表面,觀察到黑色或者亮色線條,且在一定的放大倍數下,線條有不規則邊緣時,判定為裂紋。當裂紋較寬時,可測量探頭的測量影響線會發生彎折。
(2)起皮。當光束平行照射時,觀察到在凸起部分背后有陰影;改變光束照射角度,則觀察到表面凸起部分與周圍被檢測物有明顯分界線,判定為起皮。
(3)拉線和劃痕。在光束照射下,觀察到表面存在較規則的連續長線,判定為拉線。
(4)凹坑凸起。光束以一定角度照射時,與周圍被檢物邊界連接,無分界線。離光源近的部分有陰影,離光源遠的地方有亮影,為凹坑。光束以一定角度照射時,與周圍被檢物邊界連接,無分界線。凸起部分有亮影,且背后陰影為凹坑。當凹坑較深或凸起較高時,可測量探頭的測量線會發生彎折。
(5)斑點。在光束照射時,觀察到與周圍被檢物色澤不同的光滑無凹凸表面為斑點。
(6)腐蝕。光束照射下,觀察到塊狀、點狀不光滑表面,在一定放大倍數下輕微凹凸不平為腐蝕。
(7)未焊透。觀察到熔化金屬與母材、焊縫層間有明顯的分界線。
(8)焊漏。光束以一定角度照射時,觀察到與熔化金屬相連,無分界線的凸起時為焊漏。
(9)多余物。光束以任意角度照射時,存在與周圍基本被檢物顏色、亮度有差異的結構以外的物體為多余物。
(10)裝配缺陷。檢測時觀測到不符合圖樣技術條件的結構現象。
(11)尺寸測量。在有要求時可用測量探頭測量形位尺寸。
七、國外目視檢測標準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