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情
JB/T 6064--92滲透探傷用鍍鉻試塊技術條件
日期:2025-04-30 18:02
瀏覽次數:3116
摘要:
JB/T 6064--92滲透探傷用鍍鉻試塊技術條件
中 華 人 民 共 和 國 機 械行 業 標 準
JB/T6064--92
滲透探傷用鍍鉻試塊 技術條件
──────────────────────────────────
1 主題內容與適用范圍
本標準對滲透檢驗所使用的B、C兩種鍍鉻試塊規定了*基本的要求。
本標準適用于滲透檢驗B、C兩種鍍鉻試塊的生產和出廠質量的要求。
2 技術要求
2.1 B型試塊
2.1.1 B型鍍鉻試塊的形狀及尺寸
B型鍍鉻試塊的形狀及尺寸見圖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5┼─ 57─┤
│
┌───────┬─┼──
│ │2--3
└───────┴─┼──
│
圖1B型鍍鉻試塊
2.1.2 試塊的材料及制作
a.B型鍍鉻試塊的基體材料應是不銹鋼板(如1Cr18Ni9Ti,Cr17Ni2等)。
b.試塊正面(工作面)沿長邊分成兩部分:一側有面積為152mmx45mm的鍍鉻帶,此鍍鉻面上采用布氏硬度計在其背面施加不同負荷而形成的5個輻射狀裂紋區,其位置按25mm的間隔并按大小順序排列(見圖1);與鍍鉻帶相鄰的另一側是0.2mm的細砂噴砂面,噴砂時的氣壓為0.4MPa,噴砂后的底色應均勻。
C.在試塊一端中部鉆有懸掛用的Φ6mm通孔。
d.試塊上的鍍鉻層應細密均勻,鍍層厚度應為20--60μm。
2.1.3 質量要求
a.當用不同靈敏度的滲透劑系統進行檢驗時,試塊上可顯示的裂紋區數應如表1所示。
表1
┏━━━━━━━━━━━━┯━━━━━━━━━━━━┓
┃ 滲透劑系統的靈敏度 │ 可顯示的裂紋區數 ┃
┠────────────┼────────────┨
┃ 低靈敏度 │ 2--3 ┃
┠────────────┼────────────┨
┃ 中靈敏度 │ 3--4 ┃
┠────────────┼────────────┨
┃ 高靈敏度 │ 4--5 ┃
┠────────────┼────────────┨
┃ 超高靈敏度 │ 5 ┃
┗━━━━━━━━━━━━┷━━━━━━━━━━━━┛
b.當用高靈敏度或超高靈敏度的滲透劑系統進行檢驗時,試塊上各裂紋區由大到小的直徑顯示應如表2所示。
表2
┏━━━━┯━━━━┯━━━━┯━━━━┯━━━━┯━━━━┓
┃ 次 序 │ 1 │ 2 │ 3 │ 4 │ 5 ┃
┠────┼────┼────┼────┼────┼────┨
┃ 直 徑 │ 4.5--5.5│3.5--4.5│ 2.4--3.0│ 1.6--2.0│ 0.8--1.0┃
┗━━━━┷━━━━┷━━━━┷━━━━┷━━━━┷━━━━┛
C.試塊鍍鉻帶的表面粗糙度值Ra應為0.63--1.25μm;噴砂后表面粗糙度值Ra應為1.25--2.5μm。
2.2 C型試塊
2.2.1 C型鍍鉻試塊的形狀及尺寸
C型鍍鉻試塊的形狀及尺寸見圖2。
┟─── 70 ─--┤
┃ │
┣━━━━━━━╅─┬─
┠───────┨ │
┠───────┨ │
┠───────┨ │
┠───────┨ │
┠───────┨ │
┠───────┨ 100
┠───────┨ │
┠───────┨ │
┠───────┨ │
┠───────┨ │
┗━━━━━━━┹─┴─
│
┏━━━━━━━┱┼──
┃ ┃│0.4或(1.0)
┗━━━━━━━┹┼──
│
圖2C型鍍鉻試塊
2.2.2 試塊的材料及制作
a.C型鍍鉻試塊是在0.4或1mm厚的黃銅板上鍍10--50μm厚的鎳鍍層,然后再鍍上一層很薄的鉻鍍層(1μm左右)。
b.將試塊拉伸或在壓彎機上彎曲(鍍面朝外),使鍍層產生裂紋,然后將曲面整平而制成。
C.由于裂紋的深度與鍍層的厚度一致,可通過調整鍍層的厚度來控制裂紋的深度。
2.2.3 質量要求
C型鍍鉻試塊每套有3塊,其裂紋等級、裂紋深度和寬度如表3所示。
表 3 μm
┏━━━━━┯━━━━━┯━━━━━┯━━━━━┓
┃ 裂紋等級│粗裂紋C1│中裂紋C2│細裂紋C3┃
┠─────┼─────┼─────┼─────┨
┃ 深度D │ 40--50 │ 20--30 │ <13 ┃
┠─────┼─────┴─────┴─────┨
┃ 寬度W │ 0.1--5 ┃
┗━━━━━┷━━━━━━━━━━━━━━━━━┛
3 標志、包裝和貯存
3.1 標志
試塊背面應磨光并用蝕刻法印上標志,內容應包括試塊名稱、型號、編號、生產單位和日期等。
3.2 包裝
3.2.1成品試塊應裝在具有一定剛性的盒內,盒內應有軟性襯墊和固定試塊的結構。
3.2.2盒內應附有試塊的檢定合格證書、使用和維護說明以及顯示裂紋照片等。
─────────────
附加說明:
本標準由**無損檢測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提出。
本標準由機械電子工業部上海材料研究所歸口。
本標準由航空航天工業部第六二一研究所負責起草。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孫殿壽、王海峰。
機械電子工業部1992-05-05批準 1993-07-01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