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
東方電氣總裁溫樞剛:核電將是**的新能源
日期:2025-05-02 11:21
瀏覽次數:1480
摘要:
“新能源不可能在一夜之間翻天覆地,人們對常規能源的需求依然很大。但企業要看到一些趨勢。”東方電氣(600875.SH)總裁溫樞剛近日接受CBN記者專訪時說,“從我的角度看,核電是**的新能源,但需要給它發展的時間。”
CBN記者:在中國的幾個大型電氣設備制造企業中,東方電氣啟動核電項目較早,公司是怎么看到這種機會的?
溫樞剛:2004年時,火電還在發展高峰期,煤炭占能源結構比重很大。但我們那時也在盤算,我(東方電氣)的產業怎么辦?全球其他國家的風電業務在那一時期發展得很快,我們想或許風電是中國企業的方向之一。
但經過不斷跑市場、了解客戶想法以及結合中國的能源實際情況看,可以取代煤炭的,我們仍然認為核電產業是*優選擇。
同樣是100萬千瓦的機組,核電機組一年可以發電7000小時到8000小時,而風力發電只有2000小時到2500小時。
公司就下了極大決心把一個廣州當地的核電設備制造公司做了增資擴股,9億、12億這樣大手筆的投入。
2003年,我們的火電設備訂單高達80%;到了2008年,新能源設備訂單占了公司總訂單的近一半。可見東方電氣的業務結構發生了多大的變化。
CBN記者:但有研究預測稱,今年東方電氣的核電業務收入可能在15億元左右。而公司風電在2009年的上半年獲得了30多億元的營收,核電的發展似乎并沒有風電好?
溫樞剛:前些年,我們制定核電戰略的同時,也確定要大力發展風電。因為我們覺得核電(投入產出的時間)太慢,風電當年投入可能就很快有效益了。
2003年、2004年時,國家對于新能源的政策不是很明確,國際上的《京都議定書》也沒有出來,所以(企業)實行的是多業務戰略。
幾年后國內的情況是核電總量確實不夠大,目前中國建成的大約是900萬千瓦的核電站吧,當然在建的核電項目可能是全世界*多的,而風電的總量比核電要高。
但我們認為,不管是核電還是風電項目,只有更早的投入,社會成本、時間成本才是更低的。
CBN記者:核電業務上,東方電氣在主攻什么產品?
溫樞剛:核電設備分為以高速旋轉機械為主的常規島設備、以重型容器的核島設備兩大類。
常規島業務方面,我們占**市場60%到70%的份額,但其他公司都在奮力追趕;核島設備我們也在增加技術和產能,公司跟阿海琺合資了一家企業,從泵到電機設備,都在做。
CBN記者:核電設備制造現在有一個大的問題是,原材料還不能完**產化。
溫樞剛:核電是一個技術非常密集、高精度的產品,部分原材料如高溫高壓合金鋼、核島鑄鍛件及常規島的主軸等確實還不能實現**國產化。
從供應鏈的建立、成本優化角度著眼的話,中國一重二重、上海電氣等公司生產一些零部件肯定對行業發展有好處。
當然,一些原材料也只有單個的歐洲企業能生產,美國的核島設備商也要找這一家公司進口,不能一味地說中國本土企業就不行。
總體上說,未來中國電力業務發展上,火電要保持很大的份額,水電穩步增長,核電會高速增長。
CBN記者:在中國的幾個大型電氣設備制造企業中,東方電氣啟動核電項目較早,公司是怎么看到這種機會的?
溫樞剛:2004年時,火電還在發展高峰期,煤炭占能源結構比重很大。但我們那時也在盤算,我(東方電氣)的產業怎么辦?全球其他國家的風電業務在那一時期發展得很快,我們想或許風電是中國企業的方向之一。
但經過不斷跑市場、了解客戶想法以及結合中國的能源實際情況看,可以取代煤炭的,我們仍然認為核電產業是*優選擇。
同樣是100萬千瓦的機組,核電機組一年可以發電7000小時到8000小時,而風力發電只有2000小時到2500小時。
公司就下了極大決心把一個廣州當地的核電設備制造公司做了增資擴股,9億、12億這樣大手筆的投入。
2003年,我們的火電設備訂單高達80%;到了2008年,新能源設備訂單占了公司總訂單的近一半。可見東方電氣的業務結構發生了多大的變化。
CBN記者:但有研究預測稱,今年東方電氣的核電業務收入可能在15億元左右。而公司風電在2009年的上半年獲得了30多億元的營收,核電的發展似乎并沒有風電好?
溫樞剛:前些年,我們制定核電戰略的同時,也確定要大力發展風電。因為我們覺得核電(投入產出的時間)太慢,風電當年投入可能就很快有效益了。
2003年、2004年時,國家對于新能源的政策不是很明確,國際上的《京都議定書》也沒有出來,所以(企業)實行的是多業務戰略。
幾年后國內的情況是核電總量確實不夠大,目前中國建成的大約是900萬千瓦的核電站吧,當然在建的核電項目可能是全世界*多的,而風電的總量比核電要高。
但我們認為,不管是核電還是風電項目,只有更早的投入,社會成本、時間成本才是更低的。
CBN記者:核電業務上,東方電氣在主攻什么產品?
溫樞剛:核電設備分為以高速旋轉機械為主的常規島設備、以重型容器的核島設備兩大類。
常規島業務方面,我們占**市場60%到70%的份額,但其他公司都在奮力追趕;核島設備我們也在增加技術和產能,公司跟阿海琺合資了一家企業,從泵到電機設備,都在做。
CBN記者:核電設備制造現在有一個大的問題是,原材料還不能完**產化。
溫樞剛:核電是一個技術非常密集、高精度的產品,部分原材料如高溫高壓合金鋼、核島鑄鍛件及常規島的主軸等確實還不能實現**國產化。
從供應鏈的建立、成本優化角度著眼的話,中國一重二重、上海電氣等公司生產一些零部件肯定對行業發展有好處。
當然,一些原材料也只有單個的歐洲企業能生產,美國的核島設備商也要找這一家公司進口,不能一味地說中國本土企業就不行。
總體上說,未來中國電力業務發展上,火電要保持很大的份額,水電穩步增長,核電會高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