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
就業數據繼續反彈 大學生就業率達74%
日期:2025-04-30 22:45
瀏覽次數:1324
摘要:
郭晉暉
繼國家統計局發布今年“保八”無憂之后,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下稱“人社部”)昨日也表示將超額完成年初規定的就業任務,預計新增就業將達到1100萬人,與去年末持平。
三季度就業數據延續了二季度V形反彈的局勢,繼續保持好轉。這讓人社部新聞發言人尹成基心情不錯。“今年年初召開了去年四季度的新聞發布會,4月份召開了今年一季度的新聞發布會,那個時候我對就業的形勢還是非常擔憂的,那時的心情也沒有現在這么好。”尹成基說。
新增就業波動中回升
*新數據顯示,到9月末,城鎮新增就業851萬人,完成全年900萬目標的94%;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402萬人,完成全年500萬目標的80%;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120萬人,完成全年100萬目標的120%。截至三季度末,**城鎮登記失業人員91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3%,與上季度末持平。
尹成基表示,進入二季度以后,每個月的城鎮新增就業人數都保持在90萬人以上。他預計到年底,完成今年城鎮新增就業900萬人的目標沒有問題。“在正常的情況下,到年末,我國城鎮新增就業人數有可能達到去年的水平,也就是說,要在1100萬人以上。”尹成基說。
來自人力資源市場的調查數據顯示,2009年**季度人力資源市場崗位空缺與求職者比例為0.88,比一季度提高了0.02;二季度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3%,但失業人數比一季度減少了9萬人,出現了趨穩的態勢。
新增就業從**季度開始也呈現波動中回升的趨勢,月均新增就業95萬人,扭轉了去年第四季度快速下滑(月均59萬人)的趨勢,這種反彈的形勢持續到第三季度。
根據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披露的*新研究報告,第三季度新增就業的快速增長主要得益于企業招聘需求的擴大,政府在應對金融危機時推出的一系列促進經濟發展的政策在勞動力市場上得到了體現,房地產、金融、快速消費品等行業就業機會明顯增多,這些行業的競爭指數也顯著下降。
農民工就業情況在第三季度也有了好轉。一個佐證是第三季度農民工參加失業保險和醫療保險的人數明顯回升,這說明農民工中穩定就業的人數開始增加。
尹成基表示,根據人社部250個村莊的直報統計,到9月底已經返城的農民工達到了94%以上,
今年二季度以來,沒有出現大量農民工游離于城鄉的情況,無論是在城市還是返鄉的農民工基本上都實現了穩定就業。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院長曾湘泉接受CBN記者采訪時亦表示,目前就業形勢基本穩定,但基礎并不穩固,未來經濟發展走勢和就業形勢仍不明朗。新增就業雖然增長較快,但就業質量難以保障,工資下降和靈活就業人數增多是兩大突出問題。
據人社部有關部門統計,新增就業人員中,靈活就業人員占30%~40%,這一群體的社保覆蓋面僅占一半左右,另一半沒有社保支撐的其就業處于不穩定狀態。
大學生就業率達到74%
尹成基說,根據教育部統計,截至9月1日,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率為74%,比去年同期略高一些。經過國慶前實施的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行動,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得到了進一步的解決。
人社部在9月末和10月上中旬調研中同應屆的高校畢業生座談,個別高校畢業生反映的所在學校就業率要比74%高,多數都在80%以上,有的甚至達到90%。尹成基表示,這雖然是個別的現象,但也反映出了今年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要好于預期。
然而社會各界對于大學生就業率的真實性也表示懷疑,人社部內部的研究人員也不例外。為了評估金融危機對于中國就業的影響,人社部專門成立了課題組進行了一系列研究。在*新發布的名為《應對金融危機就業政策的評估》的研究報告中,對于大學生就業率也提出了質疑。
報告稱,大學生就業率存在虛高的情況:有些大學生只是簽訂了就業協議并未真正找到工作;有些大學生為了拿到“畢業證”而填了“自由職業”,實際上并沒有實現就業;部分大學生只是實現靈活就業,工作并不穩定。
報告指出,高校“供給導向”的培養模式越來越滿足不了就業市場的需求,將難以為繼,因此,大學教育向“需求導向”的轉變勢在必行。
繼國家統計局發布今年“保八”無憂之后,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下稱“人社部”)昨日也表示將超額完成年初規定的就業任務,預計新增就業將達到1100萬人,與去年末持平。
三季度就業數據延續了二季度V形反彈的局勢,繼續保持好轉。這讓人社部新聞發言人尹成基心情不錯。“今年年初召開了去年四季度的新聞發布會,4月份召開了今年一季度的新聞發布會,那個時候我對就業的形勢還是非常擔憂的,那時的心情也沒有現在這么好。”尹成基說。
新增就業波動中回升
*新數據顯示,到9月末,城鎮新增就業851萬人,完成全年900萬目標的94%;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402萬人,完成全年500萬目標的80%;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120萬人,完成全年100萬目標的120%。截至三季度末,**城鎮登記失業人員91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3%,與上季度末持平。
尹成基表示,進入二季度以后,每個月的城鎮新增就業人數都保持在90萬人以上。他預計到年底,完成今年城鎮新增就業900萬人的目標沒有問題。“在正常的情況下,到年末,我國城鎮新增就業人數有可能達到去年的水平,也就是說,要在1100萬人以上。”尹成基說。
來自人力資源市場的調查數據顯示,2009年**季度人力資源市場崗位空缺與求職者比例為0.88,比一季度提高了0.02;二季度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3%,但失業人數比一季度減少了9萬人,出現了趨穩的態勢。
新增就業從**季度開始也呈現波動中回升的趨勢,月均新增就業95萬人,扭轉了去年第四季度快速下滑(月均59萬人)的趨勢,這種反彈的形勢持續到第三季度。
根據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披露的*新研究報告,第三季度新增就業的快速增長主要得益于企業招聘需求的擴大,政府在應對金融危機時推出的一系列促進經濟發展的政策在勞動力市場上得到了體現,房地產、金融、快速消費品等行業就業機會明顯增多,這些行業的競爭指數也顯著下降。
農民工就業情況在第三季度也有了好轉。一個佐證是第三季度農民工參加失業保險和醫療保險的人數明顯回升,這說明農民工中穩定就業的人數開始增加。
尹成基表示,根據人社部250個村莊的直報統計,到9月底已經返城的農民工達到了94%以上,
今年二季度以來,沒有出現大量農民工游離于城鄉的情況,無論是在城市還是返鄉的農民工基本上都實現了穩定就業。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院長曾湘泉接受CBN記者采訪時亦表示,目前就業形勢基本穩定,但基礎并不穩固,未來經濟發展走勢和就業形勢仍不明朗。新增就業雖然增長較快,但就業質量難以保障,工資下降和靈活就業人數增多是兩大突出問題。
據人社部有關部門統計,新增就業人員中,靈活就業人員占30%~40%,這一群體的社保覆蓋面僅占一半左右,另一半沒有社保支撐的其就業處于不穩定狀態。
大學生就業率達到74%
尹成基說,根據教育部統計,截至9月1日,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率為74%,比去年同期略高一些。經過國慶前實施的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行動,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得到了進一步的解決。
人社部在9月末和10月上中旬調研中同應屆的高校畢業生座談,個別高校畢業生反映的所在學校就業率要比74%高,多數都在80%以上,有的甚至達到90%。尹成基表示,這雖然是個別的現象,但也反映出了今年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要好于預期。
然而社會各界對于大學生就業率的真實性也表示懷疑,人社部內部的研究人員也不例外。為了評估金融危機對于中國就業的影響,人社部專門成立了課題組進行了一系列研究。在*新發布的名為《應對金融危機就業政策的評估》的研究報告中,對于大學生就業率也提出了質疑。
報告稱,大學生就業率存在虛高的情況:有些大學生只是簽訂了就業協議并未真正找到工作;有些大學生為了拿到“畢業證”而填了“自由職業”,實際上并沒有實現就業;部分大學生只是實現靈活就業,工作并不穩定。
報告指出,高校“供給導向”的培養模式越來越滿足不了就業市場的需求,將難以為繼,因此,大學教育向“需求導向”的轉變勢在必行。